南澳旅遊變遷_劉敏玲
我小時候,拎著東西賣的時候,都是日本客。
他們常常看到我們小朋友很可愛,就會送我們一顆五爪蘋果。
那個蘋果要放在衣櫥裡面,放到沒有味道,才拿出來吃。
南澳鄉的旅遊發展
南澳鄉是宜蘭縣最南邊的鄉鎮,面積最大卻人口最少。南澳風景優美,但旅遊因為交通與住宿,而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。實際上網搜尋宜蘭縣南澳鄉合法住宿,顯示結果不超過十家。位在南澳市區的建華冰店,是許多重機族和鐵馬族的補給站,可以說是整條街上最熱鬧的地點之一。
冰店老闆林來福和老闆娘劉敏玲,不僅在店內張貼旅遊地圖,更會熱情地親自向旅客們介紹南澳。近年,南澳的部落青年,也開始結合生態與部落特色,規劃一日遊的輕旅行,希望遊客在接近大自然之餘,也能了解並體驗原住民文化。
或許南澳扮演的一直都是驛站的角色,不管對單線通車時期需要在此等待的駕駛,或是到南澳短暫停留的遊客。每天看冰店來來去去的人,從小在南澳街上長大的「南澳通」劉敏玲說:「南澳鄉的遊客,可以分三階段,民國六十年到七十幾年(1971年-1980年代)之間,都是日本客。八十幾年到一百年(1990年代-2011年)之前,大陸客跟新加坡客。從九十年中旬到一百年(約2006年-2011年),大部分都是新加坡客、馬來西亞客。大陸客最少的是今年(2017)初,大陸客幾乎沒有遊覽車團,變成自由行的比較多。」
走蘇花公路的目的不同
蘇花公路曾被稱為「死亡公路」,由於意外事故頻傳,駕駛人總心驚膽戰、全神貫注地開這條路。從前走蘇花公路的人,多為通勤需求,像是返家或到花蓮工作。如今開車在這條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上,欣賞美景才是這趟旅程首要的任務。
絕美的景色,也吸引許多單車環島的人前來朝聖。「單車是從民國八十年到一百年之間(1991年-2011年)最多,之後就減少了,騎單車的人就很少,因為蘇花公路一直在報很危險,結果就沒有人敢騎這一段。」劉敏玲說。實際走訪蘇花公路,單車族還是有,其中不乏外國人或是體能挑戰者的環島行,以旅遊目的在蘇花騎乘單車的台灣人,跟單車環島全盛時期比,似乎真的少了。
除了單車,近年來也開始出現在蘇花公路徒步旅遊的人,行走路線不乏風景優美的清水斷崖段,不過這段路途得經過五個以上的隧道,由於隧道內塵土飛揚,記得以布或口罩遮住口鼻。行走過的部落客也提出建議,途經隧道可以走隆起的邊溝,照明設備需特別注意,務必讓雙向來車的駕駛清楚看見。還有最危險的彎道,建議逆向行走,慢慢往前進。
徒步行走蘇花公路,確實有其危險性存在。但劉敏玲卻在一個中年人身上,聽到一個十分感動的故事,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教授,他退休後拎著背包,走蘇花公路。我問他為什麼,他說我在台灣教了一輩子的書,不知道台灣有這麼美的土地。」
南澳的現在與未來
近年拜露營風潮影響,假日的人潮車流,讓南澳恢復了那驛站時期的一點點熱鬧。目前正施工的蘇花公路改善工程,預計2019年完成全線通車,通車後,原本蘇花公路沿線店家與居民的生活,會有什麼樣的不同?
「其實我是會擔心,但是我想上帝應該會再開一道窗給我。因為將來南澳可以做深度旅遊,而且這段路是很有歷史的地方,是可以體驗到蘇花改的新時代跟舊時代的道路。」劉敏玲開朗熱情地說著。